首页 > 科普文章

针对三伏天的暑湿,津沽推拿推荐两个小妙招

针对三伏天的暑湿,津沽推拿推荐两个小妙招

三伏天,是根据我国“干支纪日法”来确定的。以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大约处于公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之间。

图片1.jpg

来源于知乎

三伏,处于长夏之间,长夏属土,古人认为“脾主长夏”、“心气通于夏”。三伏期间,高温与湿气盛行,湿为阴邪,易困脾阳,导致食欲不振、胸膈满闷、腹胀脘痞、腹泻、四肢倦怠等暑湿症状,暑湿最为缠绵,是“万恶之源”。

图片2.jpg

来源于sohu.com

湿当温化,脾虚湿困的时候,温补脾胃是解除湿困最好的途径,脾健则水湿去,诸证自消。

一些药食同源的食材,越来越受到养生家的追捧,常见的温运健脾的食物有淮山药、芡实、莲子、茯苓、赤小豆、薏苡仁、白扁豆、玉米、冬瓜等。

淮山药

图片3.jpg

来源于huaban.com

淮山药,性平,味甘,入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经热解毒的功效。健脾养胃的功效几乎所有人都耳熟能详,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它还能调补肺气,肺能通调水道,肺气足,则有利于全身的水液的推动、输送,增加祛湿的“源动力”。

芡实

图片4.jpg

来源于i.bokee.com

芡实,性平、味甘、涩,入肾、脾、心、胃、肝经,具有固肾涩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不得不说,芡实是平民版的“人参、灵芝、冬虫夏草”,是“脾肾要药”,因其健脾祛湿不伤肾阴,被列为上品。

莲子

图片5.png

来源于sohu.com

莲子,性平、甘、涩,入心、肺、肾经,具有清暑益气、补脾止泻、益肾固精的功效,最难得的是,莲子心泄心火,能养心安神,最适合心火旺的夏季服用。

茯苓

图片6.png

来源于yun.xiuzhent.com

茯苓,性平,味甘淡,入心、肺、脾、肾经,具有健脾宁心、利水渗湿的功效,典型的药食同源,茯苓特别平和,不寒凉也不会上火,适用于各种人群。

赤小豆

图片7.png

来源于sina.com

赤小豆,性温,味甘、酸,入心、小肠经,具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的功效。赤小豆还有一个重要的功效,就是能养心,去除心肺的湿气,最适合夏季应用。

薏苡仁

图片8.jpg

来源于baidu.com

薏苡仁,性微寒,味甘、淡,入脾、谓、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解毒散结、除痹痛的功效。薏苡仁,最善利水,凡湿盛在下身者,最适用,且薏苡仁利湿又不伤阴。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本品性微寒,可以搭配性温的赤小豆,以免寒凉伤脾。

小编给大家推荐一款祛湿的米粥,由茯苓、芡实、莲子、山药、粳米组成,具有健脾、益气、祛湿、止泻、调养心肺的功效。本方性平,不管是湿热、还是寒湿,均可服用,尤其适用于暑湿盛行又容易心火旺盛的三伏天服用。

做法:

  1. 茯苓、芡实、莲子、淮山药、粳米各30克,芡实提前泡2-3小时,更容易煮烂。

  2. 锅中放水约2升,将提前泡好的芡实,与其余四种食材一同放入锅内,大火煮开,小火熬60分钟,如用压力锅,30分钟即可。

  3. 服用温度:放置室温即可服用,温服效果更佳。切勿冷藏后直接服用,直中伤阳,有悖于温补,不利于水湿的去除。

这个汤适合大多数人的日常调养,值得一提的是,道地药材效果更佳。此外,还可以通过按揉穴位,以达到健脾祛湿的效果,与四神汤相配合,相得益彰。下面就由小编介绍两个自我按摩的穴位。

  1. 阴陵泉

图片9.jpg

来源于3Dbody

位置: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功效:健脾益肾、利水渗湿。

操作方法:坐位,双手拇指置于两侧阴陵泉穴处,轻轻按揉,持续30秒,以局部酸胀为度。

  2.足三里

图片10.jpg

来源于3Dbody

位置:小腿外侧,犊鼻(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简便取穴方法:正坐在椅子上,大腿与小腿呈90°,手自然伸直,手心正对膝盖顶部,手指自然向下,无名指顶端的位置即为足三里穴,同理找对侧足三里穴。

功效:健脾燥湿、补中益气。

操作方法:坐位,双手拇指或中指置于两侧足三里穴处,轻轻按揉,持续30秒,以局部酸胀为度。

 

在线预约网上咨询直接就诊交通地址

版权所有: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外治综合诊疗中心       技术支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