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什么是脊柱侧弯症?
脊柱侧弯症,听起来很复杂,其实就是脊柱在某些地方“弯了”。这种弯曲不仅仅是在一个方向上,而是三维立体的,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想象一下,脊柱原本是一条直线,但现在它有些地方偏离了这条直线,向侧边弯曲,形成了一个弧度。这种弯曲通常会伴随着脊柱的旋转,以及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变化。同时,肋骨和骨盆也可能受到影响,变得不对称(图1)。这种脊柱畸形不仅会影响外观,还可能对心肺功能造成影响。
图1 青少年脊柱侧弯表现 (图片引自image.so.com)
PART.2
脊柱侧弯症的发病特点
青少年,特别是女孩子,更容易得这种病。在青春期,由于脊柱生长迅速,所以发病的几率也比较大。女孩的发病年龄通常在11-12岁,男孩则在14岁左右。大多数脊柱侧弯症患者是在这个时候被诊断出来的。脊柱侧弯的严重程度跟它继续恶化的风险有关。弯曲的角度越大,恶化的风险也越大。但是,当脊柱发育成熟后,弯曲角度小于30度的侧弯基本上就不会再恶化了。
PART.3
脊柱侧弯症的症状
如果你或者你的朋友有脊柱侧弯症,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比如站立时姿态不对称、双肩不等高、弯腰时背部不对称(剃刀背)、翼状肩胛等。严重的话,胸廓也会旋转畸形,导致两侧乳房不对称、上身倾斜、躯干缩短等。还可能会有呼吸困难、腰部僵硬等症状。
图2 剃骨刀 (图片引自image.so.com)
图3 翼状肩胛 (图片引自image.so.com)
PART.4
脊柱侧弯的分类
脊柱侧弯按病因通常可以分为四类:
4.1 姿势性侧弯:这类侧弯的形成与不良姿势有关。长期的不良姿势造成脊柱旁肌肉的张力异常,从而形成侧弯(图4A)。
4.2 特发性侧弯:这类侧弯就是我们上文所说的侧弯。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骨质形态正常。形成于青少年,女性多见(图4B)。
图4 (图片引自image.so.com)
4.3 发育性侧弯:这类侧弯在x线下可见到明确的骨质发育异常(图5A)。
4.4 神经肌肉型侧弯:这类侧弯多继发于神经肌肉疾病,如小儿麻痹症(图5B)。
图5 (图片引自image.so.com)
按形态脊柱侧弯可分为两类:C类和S类(图6)
图6 (图片引自image.so.com)
PART.5
脊柱侧弯角度的测量(Cobb角)
脊柱侧弯的严重程度多通过对侧弯曲角度的测量得以评估,而角度测量最常采用的是 Cobb 角度测量方法(图7)。用于测量的X 线片为脊柱标准全长的正位相。
第一步:确定侧弯的端椎。上、下端椎是指侧弯中向脊柱侧弯凹侧倾斜度最大的椎体。
第二步:在上端椎的椎体上缘划一横线,同样在下端椎椎体的下缘划一横线。对此两横线各做一垂直线。
第三步:该二垂直线的交角就是 Cobb 角。对于较大的侧弯,上述两横线的直接交角亦等同于 Cobb 角。
Cobb角<10°为正常;10°<cobb角<25°,可以进行康复锻炼体操矫正;25°<cobb角<50°,建议支具治疗;Cobb角>50°,建议手术治疗。
图7 Cobb角测量(图片引自image.so.com)
PART.6
自我康复体操练习
(下述方法引自南小峰主编《德国施罗斯矫形体系治疗脊柱侧弯》)
自我康复锻炼对于脊柱侧弯症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改善姿势,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脊柱的稳定性。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自我康复锻炼方法:
施罗斯S形脊柱侧弯锻炼法(胸右腰左)
以最常见的胸右腰左侧弯为例,练习者取左侧位躺下,头枕于左胳膊上,右手扶肩外展对抗抗胸椎旋转,左侧腰部加垫矫正腰弯。左腿屈髋屈膝90°,右腿与身体平行放置在小凳上。腰部可以拉牵引带也可以不用。准备好姿势后,头向上顶,同时脚后跟向下蹬,主动牵引脊柱,每天练习15分钟(图8)。腰椎侧弯度数大的患者,腰垫相应地也要垫得高一些,右手插于髋部(图9)。单胸弯曲的腰垫要略低一些。
另一种更加简单的练习体式为左膝着地,右下肢向外侧伸直。左手插于腰部对抗腰椎侧弯,右手扶肩外展对抗抗胸椎旋转(图10)。
图8 施罗斯S形脊柱侧弯锻炼法(胸右腰左)
图9 施罗斯S形脊柱侧弯锻炼法(大度数腰左凸)
图10 施罗斯S形脊柱侧弯简易锻炼法(胸右腰左)
侧移运动和提拉运
(1)侧移运动
对于胸段侧弯矫正,建议采用侧移运动。侧移运动是指躯干向弯曲凹陷部位侧向位移。在采取侧移站立位时,通过减轻或逆转下终椎的侧向倾斜,从而矫正弯曲(图11)。练习者使躯干向弯曲凹陷侧偏移,并在采取站立位时保持该侧移姿势10秒钟,在采取坐立位时保持侧移姿势不动。对于双主弯,则治疗须针对较大的弯曲。
图11 正常站立位、侧移站立位及对应X线片
(2)提拉运动
对于腰段侧弯的矫正,建议进行提拉运动。练习者在保持髋关节和膝关节伸直时,提起位于弯曲凸侧的脚跟,并保持该姿势10秒钟。在保持提拉姿势时,弯曲凸侧的骨盆升高,导致下终椎侧向倾斜降低或逆转,从而矫正弯曲(图12)。
图12 提拉运动(动图演示)
(3)提拉+侧移运动
对于胸腰段单弯或脊柱双主弯的矫正,建议采用提拉+侧移运动。
①胸腰段单弯矫正
练习者先将躯干移向侧弯凹陷侧(侧移运动),再提起位于侧弯凸侧的脚跟(提拉运动),维持10秒钟(图13,14)。
图13 提拉+侧移运动矫正胸腰段单弯(示意图)
图14 提拉+侧移运动矫正胸腰段单弯(动图演示)
②脊柱双主弯矫正
练习者提起位于下弯凸侧的脚跟(提拉运动),并利用手臂保持下弯稳定,同时将躯干移向上弯凹陷侧(侧移运动)(图15,16)。
图15 提拉+侧移运动矫正脊柱双主弯(示意图)
图16 提拉+侧移运动矫正脊柱双主弯(动图演示)
需要注意的是,自我康复锻炼方法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同时,锻炼过程中要保持呼吸顺畅,不要憋气或过度用力。如果出现任何不适或疼痛,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注意:对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神经卡压症状的患者,提拉侧移有可能加重神经刺激症状)
图文I 房纬
编辑 I 张嘉程*
校对 I 陈英英
审核 I 张玮
房纬,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副主任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软伤亚专科主任
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特色技术工作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副会长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常务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常务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适宜技术评价与推广委员会常务理事
天津市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常委
天津市名老中医传承人
天津市南开区政协委员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
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
国家区域(华北地区)推拿诊疗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疗模式规范化示范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王金贵教授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
天津中医一附院推拿科普基地
就诊地点: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4号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座2楼
脊柱软伤科、关节软伤科、颈腰损伤科
骨伤推拿科(脏腑病证、小儿推拿)
南院-天津市西青区昌凌路88号
门诊1楼D区 骨伤推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