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期伏案工作者、低头族不断增加,加之慢性劳损、遭受风寒湿的侵袭,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目前颈椎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大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在疾病发生过程中,都在寻求中医推拿治疗。 人们在重视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和椎间盘突出引发症状的同时,也容易忽视颈椎自身先天结构或者退行性改变出现的解剖异常。作为医生如果不重视治疗前的影像检查,贸然给患者进行不恰当的手法治疗,所造成的损害丝毫不亚于颈椎病本身所带来的影响。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病例介绍一下今天的“主角”。 月前,一位60岁左右的女性患者就诊于门诊。患者自诉长期患有颈椎病,常年于家门口养生馆行保健推拿治疗。近期因为劳累后症状加重,行推拿治疗未见缓解,遂就诊我院。刻下症:患者颈项肩背部僵硬疼痛,触诊局部肌肉紧张,右侧霍夫曼征(弱+),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侧臂丛牵拉试验(-)。为了明确诊断,在完善检查的背景下,故予患者颈椎CT检查。患者颈椎影像结果: 图1 颈椎CT影像矢状面展示 图2 颈椎CT影像水平面展示 从CT影像上可以看到:在矢状面展示,患者除了颈椎病常见的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以外,在颈椎椎管后纵韧带出现一条明显、增厚的白色条带,这一白色条带从颈部上端一直延伸到颈部下端。在水平面展示,在椎管内出现了形状不规则的白色的凸出,而这些凸出就是今天我们重点要介绍的:后纵韧带钙化。 什么是后纵韧带钙化? 首先,从解剖上,后纵韧带位于椎管内椎体的后面,窄而坚韧。起自枢椎并与覆盖枢椎椎体的覆膜相续,下达骶骨。与椎间盘纤维环及椎体上下缘紧密连结,而与椎体结合较为疏松,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图3 后纵韧带的解剖结构 后纵韧带对于脊柱的稳定性和运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限制脊柱的过度前屈和侧弯,防止椎间盘向后突出,保护脊髓和神经根不受损伤。同时,后纵韧带也可以缓解脊柱受到的冲击和压力,减少椎体和椎间盘的磨损和退化。 后纵韧带钙化是指后纵韧带发生钙化现象,通常会导致局部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等症状。这种疾病在成年人中较为常见,但也可能发生于青少年和儿童。后纵韧带钙化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年龄、慢性劳损、炎症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韧带逐渐失去弹性,加之慢性劳损或炎症的影响,可能导致钙盐沉积,进而引发后纵韧带钙化。此外,长期保持不良姿势、缺乏锻炼、骨质疏松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针对本病例,我们可见患者颈椎椎管管腔内存在明显的后纵韧带钙化,钙化部分超过原有解剖位置,占据椎管内容积。因此,推拿手法治疗时更应合理选择手法,此时如果旋转颈椎或者暴力旋扳颈椎,会导致韧带钙化挤压神经根、脊髓,出现上肢症状及脊髓挤压伤,严重者导致脊髓休克。因此,还是需要进一步关注。 后纵韧带钙化的治疗及注意事项 针对后纵韧带钙化,目前主要关注疾病发生的阶段与病情。 1.针对轻症病人: 可以服用一些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减少炎症和疼痛。这类药物可用于缓解后纵韧带钙化引起的局部肌肉紧张和轻微的神经压迫导致的不适症状。但长期使用需谨慎,注意胃肠道副作用。在服用药物的同时,还可以配合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治疗,通过中医治疗能活血化瘀,减少疼痛,舒缓颈椎和腰椎的压迫,减缓钙化的进程。对于推拿手法一般建议还是以放松类手法为主,减少对于整复手法的应用。另一种治疗方法则是物理疗法,该方法包括热敷、偏光、中频、电刺激等方法,旨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减轻疼痛。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因后纵韧带钙化造成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软组织僵硬。 2.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病人: 目前的主要治疗包括手术治疗:一种是椎管减压术,椎管减压术是通过切除部分椎板和黄韧带来扩大椎管空间,减轻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力。此手术适用于解决由后纵韧带钙化引起的脊髓受压和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应严格遵守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另一种手术是脊柱稳定化手术,脊柱稳定化手术通过植入内固定器材如钉棒系统或人工间盘,以增强脊柱稳定性。对于存在不稳定因素的后纵韧带钙化病例具有重要意义。 日常调理与预防 日常项韧带钙化患者通过适当运动如慢走、颈椎操等,增强身体素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韧带钙化的恢复。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劳累,有利于减轻后纵韧带钙化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不同,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所有的治疗操作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另外,在这里也要再次强调一下,针对于脊柱疾病患者,不要因为疾病常见而忽略了对其影像的检查。 图文I李华南 帅成昊* 编辑I毛泽芳* 校对I陈英英 审核I张 玮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李华南,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天津市131第三层次人才,天津市青年医学新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处处长、推拿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拿手法生物效应三级实验室副主任,世中联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会长、天津市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津沽脏腑推拿第五代传承人。 作为全国推拿专业青年医师代表,强调“十三科一理贯之”,擅长推拿为主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脊柱、四肢关节病;在应用脏腑推拿治疗各类功能性内科病、肌张力障碍疾病方面颇有心得,将方药与传统津沽脏腑推拿技术结合解决患者疾苦。 出诊时间:每周二下午(李七庄院区)、周六上午(鞍山西道院区) 出诊地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D区1楼107(李七庄院区);C座2楼207(鞍山西道院区)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国家区域(华北地区)推拿诊疗中心 南院-天津市西青区昌凌路88号门诊 门诊1楼D区 骨伤推拿科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
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疗模式规范化示范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王金贵教授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
天津中医一附院推拿科普基地
就诊地点:北院-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4号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座2楼
脊柱软伤科、关节软伤科、颈腰损伤科
骨伤推拿科(脏腑病证、小儿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