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文章

【科普贴】伏天高温,警惕热伤风


伏天高温时节,外界环境炎热潮湿,人体为了散热会自然出汗,毛孔张开。此时,如果突然进入空调房间或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冷风直接作用于人体,特别是头部、颈部和背部等易受风寒侵袭的部位,就容易导致阳气被郁闭在体内,无法顺畅排出,同时外界的湿邪也易趁机侵入体内。这种内外夹击的情况,会使得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从而引发一系列感冒症状,如鼻塞、鼻痒、流涕、发热、头痛、身重体倦、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但这些症状又与常规的“风寒感冒”有所不同,它既包含了的因素,又涉及了“风”和“湿”的邪气入侵,因此被称为“热伤风”

为何伏天易引起热伤风

气候因素是基础

一方面,伏天气候炎热、潮湿,人体内部容易积聚湿热之气,导致内热增加。另一方面,伏天高温时,人体为了散热会自然出汗,毛孔张开,更容易收到外邪的侵袭。

空调使用不当是诱因

长时间吹空调或空调温度设置过低,会使人体在冷热交替的环境中频繁切换,导致体温调节中枢与血液循环中枢调节失衡。同时,空调房间内的空气流通不畅,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增加感染的风险。

此外,过敏体质的人,往往更容易得热伤风。因为他们在接触到过敏原如花粉、皮毛等物质后,身体的呼吸免疫力会下降,使得他们的呼吸道更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增加了热伤风的风险。因此这类人在伏天时要尤其预防热伤风的发生,注意保持室内外温差适宜、避免长时间吹空调、增强免疫力以及避免接触过敏原等措施。

因此,伏天人体在冷热交替的环境中频繁切换,导致体温调节中枢与血液循环中枢调节失衡,阳气被郁闭在体内无法顺畅排出。这种阳气郁闭的状态会导致体内湿热之气无法外泄,从而引发热伤风。《黄帝内经》认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即风邪入侵人体时,首先会侵犯人体的上部,特别是鼻窍。在热伤风的情况下,风邪与热邪相结合,首先侵犯鼻窍,导致鼻塞、流涕等症状的出现。

如何判断自己是得了

热伤风还是普通感冒

热伤风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生在炎热潮湿的时候,症状以鼻腔黏膜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而感冒好发于春秋季节交替之际,以恶寒、发热、周身酸楚为主要表现。而且热伤风不传染,发病者往往个人习惯不好或抵抗力低下,且很少影响周围人。而感冒往往会带有传染性,你会看到周围很多人都“中招”。

简单讲,如果在伏天发病,近期经常吹空调,而后出现一系列如鼻塞、流涕、打喷嚏等鼻腔黏膜呼吸道症状,而你周围人不怎么受影响,那么你很可能得了热伤风。

总结成公式就是:

“伏天+空调+鼻腔黏膜呼吸道症状≈热伤风”

因此,伏天人体在冷热交替的环境中频繁切换,导致体温调节中枢与血液循环中枢调节失衡,阳气被郁闭在体内无法顺畅排出。这种阳气郁闭的状态会导致体内湿热之气无法外泄,从而引发热伤风。《黄帝内经》认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即风邪入侵人体时,首先会侵犯人体的上部,特别是鼻窍。在热伤风的情况下,风邪与热邪相结合,首先侵犯鼻窍,导致鼻塞、流涕等症状的出现。

预防建议

结合发病机理,预防热伤风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我们针对预防热伤风提出的几点具体建议:

1.去除外感因素

【空调温度设置】

建议将空调温度设定在26℃左右,这个温度既能保持室内凉爽,又能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减少身体因频繁切换温度环境而引发的不适。开窗通风: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可以在早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开窗,避免中午高温时段。

【避免直吹】

使用空调时,避免冷风直接吹向身体,特别是头部、颈部和背部等易受风寒侵袭的部位。可以使用空调挡板或调整风向,让冷风向上吹并自然沉降。

【加湿】

在空调房间内使用加湿器或放置一些绿植,以增加室内湿度,缓解因空调引起的干燥不适。

2.管理易感体质

【去除易感因素】

对于过敏体质的人,应尽量避免接触花粉、皮毛等过敏原。在户外活动时,可以佩戴口罩和帽子,减少过敏原的吸入。

【饮食调理】

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加重体内的湿热之气。应多食用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适当锻炼】

增强体质是预防过敏和感冒的重要措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提高身体免疫力。

3.疏导宣泄身体里的阳气

【清凉饮品】

这里不得不推荐一些具有清热解暑、祛湿排毒功效的茶饮,如绿茶、菊花茶、金银花茶等。这些茶饮可以帮助调理脏腑功能,清除体内湿热之气。

除了上述常规茶饮,我们还总结了一些其他的伏天饮品:

三花汤

配方:白菊花15克,金银花20克,白扁豆花15克。

功效:此汤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适合伏天预防热伤风。

饮用方法:将上述三种花放入搪瓷容器内,加水煎汤代茶饮之。

绿豆稀粥

(虽非传统茶饮,但具有清热解暑功效)

配方:绿豆20克,粳米30克。

功效: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的作用,与粳米同煮成粥,既能补充营养,又能预防热伤风。

食用方法:先将绿豆煮沸,待稍软后加入粳米,再煮至米熟为度,加适量冰糖食用。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茶饮如桑菊茶(桑叶和菊花一起泡的茶)、薄荷茶等也具有清热解毒、预防感冒的功效。在选择茶饮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身体状况适量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茶饮虽然具有一定的预防热伤风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如果已经出现热伤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是预防热伤风的重要措施。

4. 自我按摩

已经出现热伤风症状的人,我们可以通过按摩一些特定的穴位,对其进行调理,改善症状。

因该病主要是与“风”、“热”有关,而热又容易“伤阴、伤津”,故而选穴主要围绕着祛风清热、滋阴生津为主,比如祛风清热的大椎,泻热的少府、劳宫、鱼际,滋阴生津的三阴交、太溪,这些穴位可以调动自身的正气,调节身体机能,促进阳气的正常疏散。与饮品相配,内外兼治,增强疗效。

(1)

泻大椎

泻热清火

【定位】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低头,颈部最高点下凹陷处。

【操作要领】重刺激掐法,1-2分钟。

【适应症】闷热、汗出不透

(2)

轻揉三阴交、太溪

滋阴、生津

【定位】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面。太溪,足内踝最高点和足跟中间凹陷处。

【操作要领】拇指或中指指腹置于穴位处,轻揉1分钟。

【适应症】阴虚口渴。

(3)

泻少府、劳宫、鱼际

加强泻热

【定位】少府,自然握拳,小指尖下。劳宫,自然握拳,中指尖下。鱼际,第一掌骨中点大鱼际赤白肉际处。

【操作要领】双手交叉,拇指指端置于穴位处,手腕用力摆动,重刺激,1-2分钟。

【适应症】高热、神昏、心烦。

注意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以感到舒适为宜。

通过上述自我推拿小窍门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热伤风的发生。但请注意,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和正规医疗手段,在出现疾病症状时仍需及时就医。

【END】

图文I赵梦雄、孙鹏

编辑I商蔚然*

校对I陈英英 

审核I张  玮 

视频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

赵梦雄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关节软伤科医师

医学硕士,擅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等多种骨关节软组织疾病。

专家简介

孙鹏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脊柱健康委员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分会理事,天津市针刀学会委员。曾获全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竞赛三等奖,院级优秀个人,院级优秀教师。

擅治病种:在祖国医药辨证思维的指导下,擅长采用以推拿、针灸等外治法手段,治疗以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为代表的脊源性疾患。另外,在多发性硬化、侧索硬化症、脑血管病后遗症及格林巴利综合症等神经疾患的治疗中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科研教学:作为临床带教老师,每年在大学授课、临床带教过程中,以及对本科生、研究生及规范化培训医师的学习均给予相关指导,是推拿科教研室的教学中坚力量。发表论文5篇,参编论著2部,参与1项市卫生局课题研究。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国家中医优势专科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
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

国家区域(华北地区)推拿诊疗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疗模式规范化示范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王金贵教授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
天津中医一附院推拿科普基地
就诊地点:北院-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4号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座2楼
脊柱软伤科、关节软伤科、颈腰损伤科
骨伤推拿科(脏腑病证、小儿推拿)

南院-天津市西青区昌凌路88号门诊

门诊1楼D区 骨伤推拿科

在线预约网上咨询直接就诊交通地址

版权所有: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外治综合诊疗中心       技术支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