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文章

燥邪之辨:凉燥与温燥的生活应对小妙招


随着深秋的到来,气候逐渐变得干燥,这种干燥的气候往往导致许多人出现不适,如喉咙干咳、皮肤干燥等症状。秋天属于“燥”气候,燥气的特征是“干”。在中医学中,燥为六淫邪气之一,燥邪可以影响人体的阴液,导致身体的不适。燥邪主要有两种类型:凉燥与温燥,各具特点。

1、凉燥与温燥的特点

凉燥:天气转凉,西风肃杀,燥邪与寒邪共同形成凉燥,多出现在北方地区,它通常在深秋时节最为明显。凉燥伤人,常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鼻塞流涕,咽干唇燥,咳嗽痰稀,苔薄白而干。身体仿佛被一股清冷的燥气笼罩,让人不禁想起深秋的寒风中,那飘零的落叶,带着丝丝凉意。 

但随着冬季供暖系统的普及,使得室内环境常常处于温暖状态。尽管外面气候干燥,但暖气的使用造成室内湿度更低,容易出现温燥的情况。目前各地冬季供暖较早,在初冬季节往往也可出现。

温燥:温燥之邪,伤人易致咽干口燥,声音嘶哑,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难以咳出,甚至痰中带血。同时,还可能伴有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舌尖红、苔薄黄而干等症状。你会感觉身体如同被燥热包裹,仿佛置身于一个干燥的火炉旁,水分被一点点抽离。

中医认为:肺为华盖、为娇脏,其位最高,不耐寒热”且肺“喜润而恶燥”,最易受燥邪伤害,不管温燥或是凉燥,侵犯人体后,肺脏最易受侵袭,从而影响其宣发肃降的生理功能,继而引起咳嗽、咳痰等一系列肺系疾患;此外,燥邪为干涩之病邪,耗损人体的津液,易损及肺胃之津,从而易出现烦渴、大便干燥等症状。

2、燥邪的应对之法

面对燥邪,我们应根据凉燥与温燥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调养措施。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避免过度劳累,及时补充水分。再结合适当的推拿手法与饮食调理,让我们在这个多燥的时节,依然能保持身体的舒适与健康,下面是具体的做法:

凉燥:可推拿一些温热散寒的穴位。如揉按大椎穴,能振奋阳气、散寒解表。大椎定位: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用拇指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每日3到5次。

凉燥则宜多吃温润散寒、健脾益肺的食物,如核桃、杏仁、山药等。

20241110_021136_143.png

核桃甘温,润肺益肾。杏仁苦温,降逆平喘,温肺化痰。山药:甘温,补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强阴。适量常食上述食品多可温润散寒帮您抵御凉燥侵袭。spacer.gif

温燥:可以通过一些清热的推拿手法来缓解。揉按鱼际穴,可清泻肺火、清利咽喉。鱼际穴,属于手太阴肺经穴,位于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每日按揉3分钟左右,每天3到5次。

温燥可适当食用一些滋阴润燥、清热降火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

20241110_021149_460.png

梨,甘凉,润肺止咳,除烦热。百合,甘平,润肺,降火。银耳甘平,益气。煮上一碗,实为滋阴润燥,清热降火的佳

总的来说,我们通过使用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或调理方法,可以帮助恢复人体的津液和脏腑功能。此外,我们还应注意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避免过度干燥的环境来缓解燥邪对人体的影响。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4号
    • 电话:022-27432580
    • 传真:022-27432580
    • 邮编:300193

在线预约网上咨询直接就诊交通地址

版权所有: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外治综合诊疗中心       技术支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