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文章

【大年初六】立春的养生法则

【大年初六】立春的养生法则

立春的养生法则

立春踏青宜养肝

春捂养阳防春寒

制怒怡情好心态

寡欲避风似神仙

立春节气,万象更新!

文章开头先送给朋友们一首立春时节养生方法的打油诗,意思浅显易懂,归纳总结为基本的养生观点有三:

护肝、戒怒和春捂。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约在每年阳历的2月4日前后。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元朝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 有“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 ”。意思是说此时万物闭藏的寒冷冬季已过去,风和日丽、万物生长的春季到来了,这种气候变化反映了天地间阳气升发的气象。因春季五行属木,对应人体的肝脏,立春之后,人体感天地气机变化,肝脏的阳气也会渐渐升发。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调畅气机,主藏血,在志为怒,喜调达而恶抑郁。《黄帝内经》中又提出“春夏养阳”的观点。因此,立春节气,我们需顺应自然界阳气升发、万物复苏的特点来制定养生规则。

法则一:护肝理气

五脏应四时,肝脏与春季“ 同气相求 ”,春属木,春季养生应顺应肝木之气升发和畅达的特性,在五味中又对应的是“酸 ”味,酸以养肝,在春季,适当食用一些酸味食物,疏肝气、养肝血,来顺应肝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肝气旺盛而条达,肝血充足,人的精神才能焕发光彩,继而也能为身体打好这一年的良好基础。

20250308_120300_096.png     

肝属木,脾属土。春季肝气上升,则使肝木过旺而克制脾土,抑制脾胃消化功能,而脾主四肢,脾气不旺,四肢酸软无力,容易春困乏力,所以春季还要补脾养胃,可以多吃些鲫鱼、山药、荠菜和薏米等食物以养脾气。此外,可以适当食用一些辛味食物,尤其是“芽菜” ,如韭菜、豆芽等,顺应阳气生发的特点, 以固护阳气。

节气药膳推荐——鲫鱼萝卜汤

20250308_120320_128.png

【功效】疏肝健脾,行气化滞

【原料】白萝卜1个,白鲫鱼1条,生姜5片,绿豆芽、香菜、芹菜嫩芽叶、葱花、食盐、花生油、胡椒粉适量。

【制法】

1.锅内加入花生油和生姜加热后,放入清除内脏、清洗干净的白鲫鱼,两 面煎至微黄;然后加入 5~6 碗开水,煮至汤奶白色;

2.白萝卜切丝后和绿豆芽一同放入锅内煮 15 分钟;

3.关火前放入芹菜嫩芽叶、香菜、葱花和胡椒粉,用食盐调味即可。

法则二:戒怒调志

肝主升发阳气,喜条达恶抑郁,立春要重视调养情志,舒畅心情,防止“肝火上越” 。怒伤肝,春季养生要戒怒,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开朗豁达,保持明朗的心境去迎接明媚的春光,疏肝理气,达到春季养生的目的。正如《黄帝 内经》所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也建议立春后要早睡早起,舒筋活络,可以进行散步、慢跑、八段锦等运 动;或春游踏青,这些都能畅达心情,怡情养生,使气血和畅、延年益寿。

春季可练习六字诀养生法,通过发声来调整呼吸,达到调养身心、防治疾病目的。

20250308_120338_877.png

六字诀养生方法

1.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双膝微屈,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2.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所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体重移至足跟;

3.吸气时嘴唇自然闭合,舌尖抵住上颚,全身放松,小腹微微自然隆起,自然吸入新鲜空气;

4.呼气时分别对“嘘(xū)”“呵(hē)”“呼(hū)”“咽(yē)”“吹(chuī)”“嘻(xī)”进行读字,从“嘘”字开始每个字读6遍,后调息至自然呼吸,再读下一个字。

法则三:春捂养阳

立春时节,春寒料峭,自然万物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换时期,此时 阳气渐生,但寒意未完全退尽,时常会出现“倒春寒 ”的气候变化,这个季节的 防寒保暖以养护“ 阳气 ”依然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捂一捂 ”身体的各个部 位,达到稳固阳气,强身保健的目。

20250308_120355_526.png

1.春捂的部位

 “春捂”既顺应阳气生发,也是预防疾病的保健良方。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认识到,“寒从脚下起” ,首先最重要的是捂下身,因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故传统养生主张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中有:“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如此既养阳又收阴,与自然春气 气候变化协调一致;其次是捂头,头为“诸阳之会 ”,最易散热,使热量快速丢失,最易伤风感冒;再次是捂背,五行理论中背为阳中之阳,风寒之邪极易透过背部督脉侵入人体,兼之背部与心肺相邻,故其保温显得格外重要;还有就是捂腹,胃肠病患者和患有妇科病的女性则更要注意腹部的保暖,以免寒邪凝滞,引发腹部疼痛。

20250308_120305_273.png

2.这些穴位也要“捂”

除了别急着脱衣服外,捂好这几个穴位也很重要,同时通过自我推拿的方法,用手的温热力激发诸穴的机能,更能提升温阳保健的作用!

神门穴

心主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原穴是主管各 脏腑的元气和生命原动力所在的穴位,能强化各脏腑功能,做好神门穴部位的保 暖工作,对全身气血的生成和运行都有非常重要的保健作用。

神门穴在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就是这个 穴位。

大家随时都可以用拇指指端反复点按神门穴 30 次,有稍酸胀感即可,除了 温暖气血外,还能够安神定志。

20250308_120327_368.png

风池穴

有句古话叫“神仙也怕脑后风” 。这表明,在多风的春季,一定要做好头部 颈项部的保暖工作。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惟风可到,风池穴在颞颥 后发际陷者中,为风邪蓄积之所,易为风寒侵袭,所以“春捂”要捂好风池穴, 气温下降时外出,佩戴帽子或围巾,有效的避寒保暖,阻挡风寒侵袭。

20250308_120338_943.png

风池穴位于颈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用双手拇指适当力量反复按揉风池穴 30 次,起到温经祛风,通窍活络,清利头目的作用。

神阙穴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容易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神阙穴是人体的长寿穴,经常对神阙穴进行保暖施治,可使人体正气充盈、精神饱满、腰肌强壮、体力充沛、轻身延年。

20250308_120348_231.png

平时可以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轻柔神阙穴,每次约 5 分钟,后双手静置该穴位上 1 分钟,将手部热量传导至神阙穴,以温暖驱寒。

肾俞穴

人体阳气的根在肾阳,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腰部酸软怕冷。注意做好肾俞这位置的保暖工作,平时可以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腰眼处的肾俞穴,起到温补肾阳的作用,肾阳一暖,暖全身。

20250308_120302_198.png

该穴位于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操作时,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两侧肾俞穴上,先顺时针方向按揉 9 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 9 次,如此连作 36 次,以滋阴、壮阳、暖肾。

阳辅穴

阳辅穴位于小腿外侧,属足少阳胆经,有疏肝调气、通经活络的作用,根据中 医“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理论,“春捂”做好阳辅穴所在小腿外侧的保温工作,可以缓解人体肝胆经感受寒凉后出现的偏头痛或小腹痛,有很好的调肝利胆,温经止痛的作用。

20250308_120311_512.png

该穴在小腿的外侧,足外踝关节上方 4 寸的位置。可以用大拇指指腹揉按阳辅穴,有酸胀感即可。每次左右各揉按 3 分钟,也可以擦揉该穴位,以局部擦热为度。

当然,春季人体阳气向上向外发散,也要切记不能“春捂”过了头,体内阳气淤积过多会化热生邪,引发人们上说的“上火”症状,诸如风热感冒、鼻衄出血、咽喉肿痛、小便黄赤等疾病表现。

希望朋友们能“春捂”得法,养生有效,恰当为之,同时注意饮食起居和必要的运动锻炼,顺应阳气的升发,增强人体正气,从而保证人体的健康平稳,为一年的好身体打下春季第一波基础。

专家介绍

20250308_120324_467.png

陈会滨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治医师

陈会滨,医学硕士,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颈腰损伤科主治医师。擅长应用方药、推拿、针灸等综合疗法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椎管狭窄症、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肩周炎等骨关节疾病,临床疗效显著。

出诊时间:每周三下午

出诊地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鞍山西道院区)C座2楼204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4号
    • 电话:022-27432580
    • 传真:022-27432580
    • 邮编:300193

在线预约网上咨询直接就诊交通地址

版权所有: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外治综合诊疗中心       技术支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