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生活中,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上班族、开车族,甚至在校学生都是颈椎病的高发人群,头痛、肩痛、脖子痛,头晕、恶心、心跳快,这些都是颈椎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而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颈性眩晕带来的危害更为严重。罹患此病的人往往痛苦不堪,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一、什么是颈性眩晕
颈椎病变所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后循环障碍引起颈椎活动相关的眩晕、恶心、呕吐等,发作的时候意识清楚,有的时候会出现眩晕性的跌倒。它是颈椎间盘退变及相邻的附属结构改变而形成,类型就是椎动脉型或者椎动脉和交感神经混合型,产生局部的神经刺激造成血管的功能障碍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当出现供血不足的时候,会出现头晕、头痛或者恶心情况。
认识一下椎动脉解剖结构↓
二、颈性眩晕的危害
颈性眩晕的主要症状有颈肩部疼痛不适、平衡感觉障碍、头痛、记忆力减退、视物模糊。临床主要以急性发作和慢性起病两种表现方式。下面详细介绍这两种情况的危害。
急性发作时多因为项部正常/异常的活动刺激异常受压的椎动脉,引起椎动脉痉挛,局部血流速度异常,即刻出相对严重的眩晕。当急性发作眩晕时不要惊慌,立即平卧休息,避免因摔倒造成二次伤害;家中如有血压计可测量一下,排除一下因血压波动引起的眩晕。待眩晕平稳后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慢性起病时会使病人因反复发作的眩晕导致情绪出现波动,表现出烦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难以维持日常生活,同时还可合并心理疾病。这类人虽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变化,但就是控制不住,遭受极大困扰,同时加重了项部肌肉的异常变化,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椎动脉受压,破坏颈部平衡。
三、颈性眩晕的处置与治疗
早发现、早治疗,积极治疗颈椎病,预防颈性眩晕,避免反复发作眩晕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表1 颈性眩晕院前处置小贴士
通过临床的症状采集、体征汇总、以及颈椎影像学检查、彩色超声多普勒等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确诊疾病。在治疗中我们根据发病缓解程度,按急性期、缓解期、恢复期三期分型治疗方案执行:
急性期:
药物(镇静、改善供血)+针刺+推拿手法(点按穴位)
缓解期:
药物(中药汤剂)+针刺+推拿手法(拔伸关节)
恢复期:
药物+针刺+推拿手法(颈椎整复手法)+康复训练
四、康复训练与预防
同时针对长期“低头”所致的颈部异常,在改善眩晕症状的基础上,我们特别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重新建立颈部的平衡。以“八段锦”、“易筋经”等传统功法,结合现代肌肉、韧带的锻炼方式,促进颈部恢复,坚决不做“低头族”,减少颈性眩晕的发作。
自我按摩
(1)按揉项韧带(哑门至大椎):患者坐位,以示、中、环三指按揉项韧带(哑门至大椎)。由上至下,反复操作3次。
(2)点按风池:患者坐位,以双手拇指点按双侧风池,约30秒
(3)拿上斜方肌(肩井):患者坐位,以对侧掌根和示、中、环、小四指对掌用力,拿上斜方肌(肩井),约30秒。
康复锻炼
→体态调整相关练习——PNF拉伸法
(1)颈半棘肌、肩胛提肌拉伸练习:颈半棘肌、肩胛提肌位于颈肩结合部的后外侧。颈半棘肌紧张易导致颈项部疼痛、颈性眩晕和头痛;肩胛提肌紧张劳损易致肩背痛,肩胛内上缘疼痛明显。
第一步:主动拉伸
第二步:被动拉伸
(2)头颈夹肌、上斜方肌拉伸练习:头颈夹肌紧张易导致颈项部疼痛、颈性眩晕和头痛;上斜方肌紧张易致头颈痛、肩背痛。
第一步:主动拉伸
第二步:被动拉伸
稳定性练习
(1)全颈屈伸:双手抱于颈部两侧,全颈前屈时,下颌内收,同时下颈部前屈。全颈后伸时,下颈部后伸,同时下颌抬起。
(2)仰卧位颈部加垫练习:练习者仰卧位,颈部下方垫起,枕垫软硬适中,以一拳高为宜,颈部加垫练习一次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功法锻炼—易筋经
掌托天门(易筋经):此式主要拉伸肩背部肌群,同时可提高肌群协调性。5次/组,2-3组/天。注意腰腹要适度紧张,同时保持正常呼吸,不要屏气。
第一步:左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举至与肩同高,掌心向下,目视前方。
第二步:曲肘回收至胸前,掌心向下。
第三步:翻掌心向上,双手指尖相对,行至耳下。
第四步:双掌向上撑,至双臂伸直,同时提踵,目视前方。
第五步:双手握拳,下落。
第六步:双臂下落至与肩同高,缓慢放松双拳变掌,同时足跟下落。
第七步:双臂继续下落,至身侧,收式。
END
图文 I 范青
编辑 I 刘高新丽*
校对 I 陈英英
审核 I 张玮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作者介绍
范青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推拿科肌张力障碍二病区主任
范青,男,1974年出生,硕士学位,主任医师,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常务理事,天津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康复医学会会员,天津市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健康教育专家。
擅治病种:擅长应用松筋易骨推拿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落枕、原发性痛经、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临床疗效显著。
临床特色:从医20余年,师从津沽推拿名家,曾为阿曼苏丹国等阿拉伯国家皇室诊疗数年,擅长应用松筋易骨推拿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落枕等疾病,临床疗效显著。提出“自然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临床疗效显著,不仅减少药物的依赖性,同时降低患者因长期服药而产生的肝肾功能损害及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非常注重脊柱疾患的预防和调护,根据中医传变理论,参与制定了手法诊治调摄脊柱亚健康状态的治疗方案,对于脊柱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科研教学:作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骨干力量,参与6项国家省部级各级课题,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论著7部。在教学方面,作为推拿教研室主要教学骨干力量,荣获第三届“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发展论坛暨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担任大学讲师及临床带教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过硬且高水平的推拿专业人才。曾多次受邀前往天津电视台做脊柱病防护、失眠等方面的专题讲座,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
出诊时间:周一、三、五上午南,周二、四、六上午北院
出诊地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北院区)诊室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国家中医优势专科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
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
国家区域(华北地区)推拿诊疗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疗模式规范化示范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王金贵教授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
天津市中医推拿研究所
天津中医一附院推拿科普基地
就诊地点:北院-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4号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座2楼
关节软伤科、颈腰损伤科
骨伤推拿科(脏腑病证、小儿推拿)
南院-天津市西青区昌凌路88号门诊
门诊1楼D区 骨伤推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