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工作各种原因,需要长时间低头。“低头族”如教师、会计、绘图员等人员,因长时间低头工作,无疑会增加他们出现颈椎病的几率,而临床中不少颈椎病患者就是属于“低头族”,也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说,颈椎病是长期低头保持一个动作造成的低头对颈椎不友好,那么仰头就一定对颈椎有好处吗?
现在的“程序猿”和“攻城狮”们,他们常常在电脑荧屏前一坐就是几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当结束工作后,腰酸背疼、颈肩疼成为必不可少的“后遗症”。然而,电脑工作者既没有明显的仰头也没有低头,他们只是机械地目视前方,却也深受颈椎病的折磨,到底什么情况呢?
“电脑族”颈椎病是如何造成的?
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很多的“电脑族”,各种原因导致的不良姿势是其易患颈椎病的重要原因。比如,由于办公桌椅高度不合适,电脑族的坐姿经常是弯腰弓背、头部上抬,即虽然颈椎的上段是拉直的,但是下段是弯的,这会导致颈椎上段部分过分过长,下段颈椎被动地承担头的重量,增加下段颈椎的压力,进而出现颈部不适或疼痛。仰头对颈椎是不是肯定有好处?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了解到,长期低头对于颈椎并不友好。那么,反向思考,是不是长期仰头对颈椎会有好处呢?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要弄明白这件事情,我们首先要理解颈椎的解剖结构特点。颈椎是脊柱的最上面一段,包含7节椎体和5个椎间盘,正常颈椎都会有一定的生理前凸。而为了维持颈椎的生理前凸,从颈3椎体到颈7椎体,每个椎体的前壁高度都会稍稍大于后壁,5个椎间盘也都是前部高度稍稍大于后部的高度,那么全部椎体和间盘组织串联后,因前方长度大于后方,就自然形成了凸向前方的弧度。颈椎的生理前凸,可以减轻和缓冲重力对脊髓的震荡,防止脊髓的损伤,这也是我们一再强调要保持的颈椎生理前凸的原因。
当我们需要长期低头时,由于其颈椎位置与生理位置相反,会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这也是“低头族”易患颈椎病的重要原因。
而当我们仰头时,虽然颈椎的弯曲方向与生理曲度相同,但并非是颈椎的自然生理位置,这会导致颈椎间盘处于牵张状态,颈椎后部肌群为维持颈椎后仰而极度收缩,从而引起颈椎稳定的失衡。短时间仰头,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但长时间仰头,过度牵张的颈椎间盘及极度收缩的颈椎后部肌群同样存在损伤的可能。因此,我们不能矫枉过正,因低头对颈椎不好就长时间仰头,同样会伤害我们的颈椎。
颈部短暂后仰有益颈椎
通过以上的介绍,您可能已经了解到长期低头或仰头对颈椎都存在一定不利影响。但是,对于长时间低头后出现颈椎的酸痛,短暂后仰是有好处的。如长期伏案工作者,由于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中,不知不觉就会形成长时间低头的不良姿势,感觉不舒服后短时间轻轻后仰颈椎,就能迅速缓解颈部的酸痛。
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上面的介绍,当颈部肌群处于平衡的状态时,这会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稳定,这样的矫正,是适度、有益处的。所以,短暂的后仰颈椎,对颈椎有保健作用。我们可以在日常工作之余,进行颈椎功能锻炼导引操,缓解颈椎的压力。
养成好习惯,呵护我们的颈椎
所谓“三分治七分养”,对于颈椎病患者,既要给予其规范的治疗,又要使患者在日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颈椎的自我保养,配合治疗。
保持良好的坐姿:
·双眼目视前方,不要扭转上半身;
·肘部弯曲呈直角,使前臂大致平行于地面;
·用小靠枕放在椅子的靠背下方,让下背部保持一种自然的C字型曲线;膝盖弯曲呈直角是久坐最应该牢记的准则。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保证颈椎的自然弯曲,降低颈部肌肉紧张程度,保护脊柱。
注意活动颈椎:不论是司机,还是程序猿与攻城狮,在工作半小时到一小时后就要抬头活动颈椎,放松颈部肌肉几分钟。对于已经出现颈椎不适的人群,可以在手机上定个闹钟,提醒自己每间隔半小时活动一下。
选择合适的枕头与床垫:当我们休息的时候,枕头可以起到保护颈椎、支撑颈部肌肉的作用,使其充分放松休息。合适枕头的高度能保持颈椎的生理前凸,避免生理弯曲变直。一般可考虑仰卧位睡觉时,枕头高度保持在5~8厘cm之间。软硬适中的床垫使脊柱保持中立位,对脊柱的放松休息也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功能锻炼:加强颈椎各方位活动锻炼,增强肌力,有助于稳定颈椎,延缓退变。锻炼时,一是要缓慢、匀速运动,不要忽然用力,也不要追求过大的活动范围。
今天的知识就分享到这里,希望大家积极预防疾病,维护自己的健康!如果通过预防,没有起到明显的改善效果,还需要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呵护自己的健康。
专家介绍
孙鹏
医学硕士
副主任医师
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脊柱健康委员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分会理事,天津市针刀学会委员。曾获全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竞赛三等奖,院级优秀个人,院级优秀教师。
擅治病种:在祖国医药辨证思维的指导下,擅长采用以推拿、针灸等外治法手段,治疗以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为代表的脊源性疾患。另外,在多发性硬化、侧索硬化症、脑血管病后遗症及格林巴利综合症等神经疾患的治疗中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科研教学:作为临床带教老师,每年在大学授课、临床带教过程中,以及对本科生、研究生及规范化培训医师的学习均给予相关指导,是推拿科教研室的教学中坚力量。发表论文5篇,参编论著2部,参与1项市卫生局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