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我们时常会忽略身体发出的微妙信号,直到它们变成难以忽视的问题。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TOS)就是这样一种可能被忽视的健康问题,它主要影响肩部和上肢的功能,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一疾病,包括其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方法。
胸廓出口区域是指下颈部与上胸部交界处,当此部位的神经或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受到异常压迫、刺激或损伤时常引发胸廓出口综合征。该病症不分年龄与性别,几乎可以影响任何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从事需要手臂与肩膀进行重复性高强度运动的运动员群体中,如排球、棒球及游泳运动员等,TOS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这些运动可能加剧胸廓出口区域的压力,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成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已有多种生活方式因素被认为可能增加罹患胸廓出口综合征的风险。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1、不良姿势: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坐姿、站姿或睡姿,如头部前倾、耸肩、将手臂外展并置于头下的睡姿等,可能压迫到胸廓出口区域的神经和血管。
2、过度举重物:频繁或不当的举重活动,特别是当重物重量超过个体承受能力时。
3、手臂重复性运动项目:如长时间打字、使用鼠标、进行特定体育训练(如卧推、骑自行车、双杠臂屈伸等。
4、背部或颈部受伤:直接或间接的创伤,如车祸、跌倒等导致的背部或颈部损伤,可能损伤或压迫胸廓出口区域的神经和血管。
5、局部压迫:穿戴过紧的衣物、配饰或背包肩带等,长时间对胸廓出口区域施加压力。
自我识别
1. 疼痛与麻木:常见于手指、手部尺侧(小指和无名指侧)、上肢、颈部和肩胛带区域。这些症状可能因强力活动、持续肩外展或颈部过伸而诱发或加重。2.肌无力与萎缩:长期受压的臂丛神经可能导致上肢肌肉无力和萎缩,影响提重物等日常活动。
2. 上肢肿胀:由于静脉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可能出现上肢肿胀。
3. 手部苍白与发冷:动脉受压时,手部可能因供血不足而显得苍白、发冷。
自我拉伸
√坐立于椅子上,背部和腹部微微收紧,右手伸向身后,抓住椅子边缘。
√将上半身向右侧倾斜,右肩或上臂会有轻微的拉拽感。
√接下来,试着向天花板的方向上提右肩保持5秒。身体不要向侧面活动。
√放松几秒后,然后继续将身体向侧面再移动一些。头部小心地向左部倾斜。
√左手抱头放在颈部右侧。小心地将头部向左侧拉,拉伸肌肉5至10秒。颈部右侧感到轻微刺痛时停止动作。
√放松肌肉5至10秒。
√继续将头部向左侧移动,以进一步拉伸,直至到达新的终止点。
√重复2到3次。
√面向直角的墙角站立。
√一只脚踩在角落上,双手手掌和前臂抵住墙面。手肘的高度应略高于肩胛骨,前臂应指向天花板方向。
√收紧腹肌防止弓腰。
√前腿弯曲,身体向墙角方向倾斜,拉伸5至10秒,直到胸部肌肉有轻微刺痛感或拉扯感。
√放松肌肉5至10秒。
√双手手肘向墙壁靠压,上半身保持不动,产生抗阻力。肌肉中的刺痛感会减弱。
√放松肌肉5至10秒。
√弯曲前腿,上半身向墙角方向倾斜进一步拉伸肌肉,直至再次出现轻微刺痛,到达新的终止点。
√右手和右前臂抵着门框站立。手肘的位置应该比肩部略高。
√收紧腹部避免弓腰。
√右脚向前迈一步。慢慢地弯曲右腿,拉伸5至10秒。这一动作会导致身体向前方和下方倾斜。胸肌有轻微刺痛感时停止动作。
√放松肌肉5至10秒。
√右手时靠压在门框上,产生抗阻力,保持5至10秒。然后放松5至10秒。
√重复2到3次。
√站立位或坐立位,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并放松。
√耸肩,肩关节向后向下缓慢做圆弧运动,10个/组,做5组。
√背对墙面站立,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
√双肘沿墙面向腰部移动,到达腰部时,保持10秒/次,10次/组,做3组。
如果症状无法缓解,或持续加重,应积极寻求专业帮助。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的锻炼以及定期的健康检查,也是预防胸廓出口综合征等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参考文献:
[1] 克里斯蒂安·博格,精准拉伸:疼痛消除和损伤预防的针对性联系[M].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 2016.
谭涛,男,博士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软伤亚专科主任。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天津市名中医。擅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紧张性头痛、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与脊柱相关功能性内科疾患。注重针刺、温灸与推拿的有机结合,同时在应用天津推拿名医李墨林指针手法基础上,配合穴位点按,起到了快速止痛的作用。在治疗功能性内科病方面,提出了“通脉调神”腹部推拿治疗功能性内科疾病的原则,善于应用中药汤剂,整体调节疾病,对于内科疾病的治疗颇有心得。
从事医学临床教学科研三十余年,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的临床研究7项,参编论著8部,教材3部,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完成人的课题成果“通脉调气推拿法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研究”被评为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推拿教研室秘书,组织安排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硕学生的课堂授课及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二十余年来,共带教本硕学生、进修生、留学生近二千人,学生遍布世界各地。
图文I谭涛
编辑I苏楷涵*
校对I陈英英
审核I张 玮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国家中医优势专科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
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
国家区域(华北地区)推拿诊疗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疗模式规范化示范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王金贵教授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
天津中医一附院推拿科普基地
就诊地点: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4号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座2楼
脊柱软伤科、关节软伤科、颈腰损伤科
骨伤推拿科(脏腑病证、小儿推拿)
南院-天津市西青区昌凌路88号
门诊1楼D区 骨伤推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