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阳光明媚,草木繁茂,正是人们踏青赏春的好时节。然而,清明节是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扫墓祭祀等活动容易让人触景伤情,产生悲伤、焦虑、抑郁等情绪。且此时人体的阳气随着自然界阳气的升发而向上、向外舒展,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正常情况下,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忧)为肺志、恐(惊)为肾志。
忧(悲)是一种收敛、内向的情绪,长时间处于这种情绪会使人心情抑郁。出现这一情绪的与肺关系密切,肺主气,司呼吸,调节全身的气机运行。当忧伤过度时,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受阻,气机不畅,导致胸闷、气短等不适。
清明时节恰逢春季,与肝气相应,随着自然界阳气升发,肝气逐渐旺盛,若情绪管理不当,容易导致肝气郁结,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肝属木,主疏泄,当肝气郁结时,疏泄功能失常,气机郁滞,肝气横逆,侵犯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常,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进一步影响气血生成和脏腑功能。
当日常生活中出现以上情况时,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推拿及时干预,赶走坏情绪。具体操作如下:
定位: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凹陷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压天突穴,力度适中,以有酸胀感为宜。按揉约1-2分钟。
功效:天突穴居于胸腔最上端的喉头,既为清气所入,又为浊气所出。按揉该穴可以调节肺气,缓解因情绪波动导致的呼吸不畅、胸闷等症状,尤其适合情绪紧张时出现的气短、呼吸急促等问题。
定位:位于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操作:坐位,左手虚掌轻轻拍击,1分钟左右
功效:膻中穴被称为“开心穴”,拍打膻中穴可以调节人体的气机,缓解胸闷、心慌等症状,对于因情绪波动导致的胸闷、气短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操作:两手紧贴于胁肋部,沿腋下向肚脐的方向,施以单方向的擦法,注意两手紧贴胁肋部,用力宜均匀,以胁肋部有温热感为宜,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
功效: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两胁部是肝经和胆经的循行部位,掌擦两胁可以刺激肝经和胆经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肝气的疏泄,缓解肝气郁结。
操作:手掌置于腹部,以神阙穴(脐部)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轻柔施术,操作5分钟左右。
功效: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情绪波动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影响气血生成。摩腹法通过按摩腹部,刺激脾胃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虽然脏腑推拿是一种安全的养生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如有不适,应及时咨询专业中医师,避免自行操作导致的不良后果。
更多情绪调节小贴士
除了自我推拿,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调节情绪:
允许自己表达悲伤等情绪,与家人朋友倾诉,获得支持和理解。适度的情绪表达是一种健康的宣泄方式,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沉浸其中。
多参加踏青、赏花等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转移注意力。大自然的美景和清新的空气能够有效缓解情绪低落,提升心情。
选择一些舒缓的音乐,如古筝曲《高山流水》、轻音乐等,帮助放松身心,缓解焦虑情绪。音乐能够调节大脑的神经递质,从而改善情绪状态。
清明节不仅是追思先人、缅怀先烈的时刻,也是关注自身情绪和健康的重要时期。在这个特别的时节,不妨尝试自我推拿为情绪来一场“SPA”,让身心舒缓,迎接春暖花开。
作者介绍
王佳琪
医学硕士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推拿科住院医师
擅长运用推拿结合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失眠等功能性疾病及颈腰膝等骨性关节病。发表各类论文3篇,SCI2篇,参编论著1部。
专家介绍
潘明柱
副主任医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推拿科肌张力障碍病区主任
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特色疗法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理事。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从医20年,致力研究推拿针灸结合中药汤剂及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同时对针灸推拿治疗内科疾患也有显著疗效,如肌张力障碍疾患、紧张性头痛、失眠、眩晕、慢性疲劳综合征等。担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生临床专业授课讲师6年。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
图文丨潘明柱王佳琪
编辑丨陈巧玲*
校对丨吴秋君
初审丨陈英英
复审丨张 玮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国家中医优势专科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
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
国家区域(华北地区)推拿诊疗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疗模式规范化示范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王金贵教授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
天津市中医推拿研究所
天津中医一附院推拿科普基地
就诊地点:北院-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4号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座2楼
关节软伤科、颈腰损伤科
骨伤推拿科(脏腑病证、小儿推拿)
南院-天津市西青区昌凌路88号门诊
门诊1楼D区 骨伤推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