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文章

【科普帖】警惕骨盆前倾引发的腰源性背痛

【典型病例】有一位背痛的患者,自述背痛日久,反复发作,尤以晨起明显,经常于凌晨45点钟因为背部酸痛无法安然平卧。就诊多家医院,拍胸椎CT未见明显异常,局部触诊下段胸椎旁明显压痛,被诊断为胸椎小关节紊乱,背肌筋膜炎。经多次针灸理疗、推拿正骨治疗后,总是改善几天,而后症状反复。因其还伴有胃部不适,又曾往消化科就诊,胃部及消化系统未见明显异常。于我院就诊,发现患者骨盆前倾,查体时腰骶部压痛明显,患者诉平素确有腰部不适,但因症状不明显,未予重视。经腰骶部治疗后,骨盆前倾改善,而后背痛自愈。

【背痛的分类】

引发背痛的原因有很多,局部的肌肉筋膜、关节紊乱,心脏、胃、肝胆、胰腺等内脏问题均可引发背痛。内脏性背痛的特点是疼痛与体位无关,无论坐、卧、站立互动,疼痛无变化;而关节、肌筋膜引发的背痛则与体位相关。局部关节紊乱、错位,多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关节僵硬、肌筋膜炎多为长时间静息体位时疼痛,如晨起疼痛明显,活动后减轻。胸椎关节局部问题引发的背痛多位于上段胸椎(胸3-5a,腰骶骨盆引发的背痛多位于中下段胸椎(胸5-10

20250713_010716_952.png

(图1)。

1  胸椎关节局部问题引发的背痛多位于上段胸椎(胸3-5),腰骶骨盆引发的背痛多位于中下段胸椎(胸5-10

【骨盆前倾导致的背痛】骨盆前倾是指骨盆向前倾斜的一种姿势,导致腰椎相对于骨盆过度向前弯曲。一个简单判断骨盆前倾的方法,就是看背部与臀部的垂直切线的间距。中立位的骨盆,背部与臀部的垂直切线基本重合;骨盆前倾时,背部与臀部的垂直切线明显分离(图2)。平卧时,骨盆前倾状态下的下段胸椎抬离床面的距离较骨盆中立位增大(图3),导致下胸段局部肌筋膜张力增加,久而久之,形成筋膜炎。

20250713_010737_064.png

2 中立位的骨盆,背部与臀部的垂直切线基本重合;骨盆前倾时,背部与臀部的垂直切线明显分离。(图片部分引自www.toutiao.com

20250713_010744_977.png

3  平卧时,骨盆前倾状态下的下段胸椎抬离床面的距离较骨盆中立位增大,导致下胸段局部肌筋膜张力增加,久而久之,形成筋膜炎。

【导致骨盆前倾的因素】

一是长期坐姿,髋关节长期处于屈曲位,会导致髂腰肌短缩(图4)。由于谢灵顿定律(sherrington's law,也称交互抑制)的作用,拮抗肌的紧张,在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下,会使主动肌受到抑制。髂腰肌短缩,肌张力升高,会抑制臀大肌肌力,从而导致骨盆前倾,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下交叉综合征。二是引发腰椎后伸障碍的腰骶关节病,如腰椎曲度变直,椎间盘退变突出,这些因素会导致腰骶关节后伸受限,也可以导致骨盆前倾(图5)。

20250713_010722_967.png

4 久坐形成骨盆前倾的机制

5 腰椎间盘退变,突出,影响腰椎关节后伸功能

【骨盆前倾的矫正】

骨盆前倾引发的背痛,只要纠正了骨盆前倾,背痛会不治自愈。

一、髂腰肌短缩引发的骨盆前倾:由于下交叉综合征所致髂腰肌短缩,臀肌无力引发的骨盆前倾,我们可以采用拉伸髂腰肌,拱桥练习来纠正。

1. 髂腰肌拉伸(图6):下肢后伸侧为髂腰肌拉伸侧。

20250713_010702_708.png

6  髂腰肌拉伸

2. 拱桥(图7:拱桥可以练习臀大肌肌力,为了更有效的激活臀大肌,要在大腿远端捆扎一条带子。臀大肌除了伸髋关节,还有外旋髋关节的作用。捆带子的目的是使练习者在抬高臀部的同时,增加两大腿外展外旋的动作,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激活臀大肌。

20250713_010719_231.png

7 拱桥

二、腰骶椎后伸障碍引发的骨盆前倾:可以采用腰骶部加垫的方式来自我调整(图8)。可以在仰卧体位时,采用压实后3厘米左右高的毛巾卷垫于腰骶关节处,已改善腰骶关节后伸功能。每次垫腰时间约15-30分钟,以垫腰后腰部及下肢无明显不适为前提。

20250713_010746_411.png

8 腰骶部加垫改善腰骶关节后伸功能

-END-

图文I 房纬

编辑 I 张嘉程*

校对 I 陈英英

审核 I 张玮

作者简介

 20250713_010713_503.png

房纬,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副主任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软伤亚专科主任

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特色技术工作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副会长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常务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常务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适宜技术评价与推广委员会常务理事

天津市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常委

天津市名老中医传承人

天津市南开区政协委员

20250713_010727_971.png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国家中医优势专科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

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

国家区域(华北地区)推拿诊疗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疗模式规范化示范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王金贵教授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

天津中医一附院推拿科普基地

就诊地点: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4号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座2楼

脊柱软伤科、关节软伤科、颈腰损伤科

骨伤推拿科(脏腑病证、小儿推拿)

南院-天津市西青区昌凌路88号

门诊1楼D区  骨伤推拿科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4号
    • 电话:022-27432580
    • 传真:022-27432580
    • 邮编:300193

在线预约网上咨询直接就诊交通地址

版权所有: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外治综合诊疗中心       技术支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