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假来临,暑期自驾游成为众多家庭的热门选择。然而,长途驾驶中人体长时间保持固定体位,加之夏季车内空调环境导致局部血管肌肉收缩,易引发颈肩、腰背酸痛僵硬等不适,影响旅行体验及脊柱健康。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小妙招,为您提供科学规范的脊柱保护方案。
01
基于人体工程学原理,驾驶坐姿应遵循脊柱自然曲度维持原则:
躯干姿态控制:保持胸腰椎生理曲度,双肩自然下垂,收腹敛臀,胸骨与方向盘距离保持25-30cm,确保膈肌运动不受限。
上肢动力学配置:双手握持方向盘3点及9点位置,肘部屈曲角度90°-110°,腕关节保持中立位,避免尺偏或桡偏。
下肢力学传导:膝关节屈曲角度120-130°,踝关节背屈30°,确保下肢肌肉群处于轻微发力但不紧绷的状态,避免久坐带来的僵硬和疲劳。
头枕系统适配:头枕中央区域应与枕骨粗隆平齐,后脑与头枕间距≤4cm,提供颈椎后伸时的有效支撑。
02
遵循运动生理学原理,建议每90分钟进行系统性功能恢复,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取端坐位,双肩下沉,缓慢进行肩部环形运动(前旋/后旋各5次,半径控制在15-20cm),配合颈椎中立位的钟摆运动(左右侧屈各保持5秒,角度≤45°)。建议每次训练5分钟,每日1-3次。
进行手部阶梯式握力训练(握力从20%最大自主收缩力逐渐增至60%,每组10次,间隔30秒),同步实施腕关节屈伸抗阻运动(使用弹力带提供2-3kg阻力,每组15次)。建议每次训练5分钟,每日1-3次。
1. 预备式:双足平行开立与肩同宽,足尖朝前,重心均匀分布于足底,脊柱保持中立位,下颌微收(耳垂与肩峰连线垂直地面)。
2. 动作分解:
第一步:左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举至与肩同高,掌心向下,目视前方。
第二步:曲肘回收至胸前,掌心向下。
第三步:翻掌心向上,双手指尖相对,行至耳下。
第四步:双掌向上撑,至双臂伸直,同时提踵,目视前方。
第五步:双手握拳,下落。
第六步:双臂下落至与肩同高,缓慢放松双拳变掌,同时足跟下落。
第七步:双臂继续下落,至身侧,收式。
此式主要拉伸肩背部肌群,同时可提高肌群协调性。5次/组,2-3组/天。注意腰腹要适度紧张,同时保持正常呼吸,不要屏气。肩颈关节活动受限、高血压、眩晕症等患者在进行该锻炼时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穴位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操作方法:以拇指指腹按揉风池穴,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按揉1-2min。
取穴意义:本穴属足少阳胆经,为足少阳、阳维之会,此穴有益气醒神之功,对于长时间驾驶疲劳的人们尤为适用。
穴位定位:在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操作方法:以拇指指腹按揉肩井穴,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按揉1-2min。
取穴意义:本穴属足少阳胆经,为手少阳阳维之会,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功效,对于颈项肩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操作方法:将手置于颈项部,将手掌根贴于颈后部正中线,四指自然张开,覆盖颈侧肌肉群。掌根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掌根稍向下按压,四指向上提捏,形成对抗的揉捏动作。操作遵循自上而下的顺序,从后枕部开始,逐渐向下移动至肩部上方。动作节奏应缓慢均匀,单次全程约2-3分钟,每日1-3次。
取穴意义:此法通过物理刺激可有效放松肌肉痉挛,改善久坐导致的僵硬感,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排出,减轻疲劳,并帮助调整斜方肌上束、颈夹肌的紧张状态,恢复头颈部正常姿势。
通过以上这些自我锻炼和推拿的方法,我们可以改善减轻颈项肩背部的疲劳和不适感。如果驾车后持续存在颈项肩背部不适,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诊治。此外,对于既往有颈椎病的患者,急性发作期严禁一切驾驶活动,经休息、治疗后,症状缓解,也建议避免长时间驾驶。
END
图文I李正飞
编辑I张森*
校对I商蔚然
初审I陈英英
复审I张 玮
部分源于网络,侵删
视频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简介
李正飞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推拿科副主任
李正飞,男,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天津市中医经典传承人才,天津市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理事,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理事。共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校院级课题10余项,第一作者发表SCI在内中英文论文近20篇。参编论著3部,其中参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四五”教材1部。作为推拿教研室教学骨干力量,出色的完成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研究生等临床带教、课堂教学工作,并获得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得天津中医药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并获得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优秀科普工作者”、“优秀科普健康科普作者二等奖”荣誉称号。
擅治病种:1)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膝骨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疾病:2)紧张性头痛、失眠、眩晕、耳鸣、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腹泻、便秘、尿潴留等内科疾病。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国家中医优势专科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
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
国家区域(华北地区)推拿诊疗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疗模式规范化示范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王金贵教授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
天津市中医推拿研究所
天津中医一附院推拿科普基地
就诊地点:北院-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4号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座2楼
关节软伤科、颈腰损伤科
骨伤推拿科(脏腑病证、小儿推拿)
南院-天津市西青区昌凌路88号门诊
门诊1楼D区 骨伤推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