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不疼了,可这条腿怎么总发麻、发胀?”不少腰腿疼患者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明明腰部的疼痛感减轻了,臀部和下肢的酸麻胀痛却像“影子”一样甩不掉。这很可能是腰部筋膜病变引发的“神经敏化”在作祟。
但目前临床上,大多数医生仍习惯通过按压寻找痛点来明确病灶,而一种能更精准锁定问题的方法——震动阈值测试,在腰部筋膜疾病中的应用还并不广泛。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更多人了解这种测试,为这类难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
腰痛背后的“隐形推手”:
从炎症到神经的连锁反应
非特异性腰痛就像一个“狡猾的敌人”,它不像腰椎间盘突出那样有明确的压迫位置,却能通过多种方式让神经“不得安宁”。当腰部关节发生退变、稳定性下降,或者筋膜出现炎症时,局部组织会像“发炎的牙龈”一样肿胀,直接挤压、刺激周围的神经,引发臀部和下肢的刺痛、放射痛 —— 这就像一根电线被重物压住,信号传导自然会出问题。
但更麻烦的是病变后期的变化。就像皮肤伤口愈合后会留下疤痕,腰部筋膜的炎症消退后,也会从红肿的水肿状态变成坚韧的纤维化组织。此时腰部的疼痛感会明显减轻,按压时也不怎么疼了,很多人会以为“病好了”。可下肢的酸麻胀痛却依然顽固,这背后藏着两个原因:一是前期的炎症已经让神经变得“过度敏感”,就像被反复惊吓的小猫,稍微有点动静就会应激;二是纤维化的筋膜会像“收紧的橡皮筋” 一样,持续牵拉扯拽神经,即使没有明显压迫,也能让敏感的神经不断发出“异常信号”。
为什么按压不疼了,还需要特殊检测?
在腰痛后期,医生常常会沿用“按压找痛点”的常规操作,但此时这种方法可能已经难以捕捉到真正的病灶。而如果改用一个小小的震动器在腰部皮肤上游走——也就是震动阈值测试,却能有不一样的发现。
为什么这种看似简单的测试,比按压更能发现问题?答案藏在我们身体里的“感觉传感器”和“信号电线” 里。
我们的皮肤和深层组织中分布着各种各样的“感觉传感器”:有的专门负责检测疼痛(比如伤害性感受器),有的则对震动、触摸更敏感(比如环层小体)。这些传感器收集到的信号,会通过不同的“神经电线”(神经纤维)传给大脑:
①负责疼痛的信号主要通过又细又慢的Aδ纤维和C纤维传递(无髓鞘或髓鞘较薄),就像老式电话线,只能传送模糊的 “疼痛警报”;
②而震动和触摸信号则通过又粗又快的Aβ纤维传递(有髓鞘),类似高速光纤,能精准传递细微的感觉变化。
神经髓鞘就像神经纤维外面包裹着一层“绝缘外套”,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电线外面那层塑料皮。这层“外套”由特殊细胞(施万细胞)一层层包裹而成,中间有缝隙(郎飞结)。
它的主要作用有两个:
①一是防止神经信号“漏电”,确保信号沿着神经纤维精准传递,不会干扰旁边的神经;
②二是让信号传递得更快——就像电流在有绝缘层的电线上跑得更顺畅,神经信号在有髓鞘的纤维里,能通过郎飞结“跳着走”,速度比没髓鞘的快好几倍。
神经髓鞘除了具有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还可以加快神经传导速度。
在腰痛急性期,炎症会让疼痛传感器和Aδ、C纤维变得异常活跃,此时按压腰部会产生明显疼痛,“压痛阈测试”能轻松找到病灶。
但到了后期,炎症消退,疼痛传感器的敏感性下降,就像“警报器没电了”,按压时可能已经不疼了。
可负责震动感觉的环层小体和Aβ纤维却不一样 —— 它们在神经敏化状态下反而更 “警惕”,即使筋膜已经纤维化,只要神经还处于敏感状态,它们就能捕捉到微弱的震动变化。
这就是为什么震动阈值测试在此时更能“揪出”隐藏的病灶,也正是我们希望推广它的重要原因。
震动测试:给神经敏化“画个像”
对于那些“腰不疼但腿麻”的人来说,震动阈值测试就像一台“神经敏感检测仪”。医生会将震动器放在腰部不同位置,逐渐调低震动强度,直到患者刚好感觉不到震动为止 —— 这个临界值就是震动阈值。如果某个部位的震动阈值明显低于周围正常组织,说明这里的神经处于敏化状态,很可能就是引发下肢症状的“源头”。
这种测试的意义不仅在于找到病灶,更能帮我们区分“真好转”和“假好转”。很多人以为“不疼了就是好了”,其实纤维化的筋膜和敏化的神经可能还在暗中“捣乱”。通过震动阈值测试锁定问题位置后,医生可以针对性地进行筋膜松解、神经脱敏治疗,避免症状反复。
筋膜的纤维化可以对神经形成刺激、卡压,从而产生神经痛并敏化
总之,非特异性腰痛的“后期纠缠”,本质是神经敏化和纤维化的“双重作用”。而震动阈值测试凭借对神经细微变化的捕捉能力,成为了破解这个难题的 “关键钥匙”。我们希望更多医生和患者能认识到它的价值,让这种更精准的检测方法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让看不见的神经敏感,能被科学地“看见”。
专家简介
房纬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副主任。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特色技术工作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天津市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委;天津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分会副主委;天津市疼痛质控中心委员。
图文丨房 纬
编辑丨陈巧玲*
校对丨商蔚然
初审丨陈英英
终审丨张 玮
部分源于网络,侵删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国家中医优势专科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
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
国家区域(华北地区)推拿诊疗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疗模式规范化示范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王金贵教授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
天津市中医推拿研究所
天津中医一附院推拿科普基地
就诊地点: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4号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座2楼
关节软伤科、颈腰损伤科
骨伤推拿科(脏腑病证、小儿推拿)
南院-天津市西青区昌凌路88号
门诊1楼D区
骨伤推拿科门诊、小儿推拿特色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