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气初生、燥气渐盛,
白露养生这样做,
助您“美美桑内”
白露时节
“白露”节气的到来,预示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此时寒气渐生、燥气明显,阳气收敛,脾胃功能易受内外寒邪影响,出现运化减弱、食欲不振等情况,肺卫也容易因燥邪伤津,引发口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不适。因此白露时节的养生要点在于“驱寒、润燥、敛阳”。

节气民俗
为缓秋燥,暖秋寒,在白露时节,各地有着啖龙眼、饮白露茶、吃番薯等习俗。
1. 啖龙眼(桂圆):“白露必吃龙眼”,龙眼性味甘温,归心、脾经两经。白露时节凉意初显,适量食用温补的龙眼,可温养脾胃,驱散初生的寒气,弥补人体阳气的散发,对身体有着敛阳的作用。

2. 吃番薯:民间有“白露吃番薯,赛过吃人参”之说。番薯性平味甘,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蒸煮或熬粥食用,甘甜软糯,健脾益气,润肠通便,有效预防秋季干燥引起的便秘,是润燥养胃的平价补品。
番薯补而不峻,龙眼温而不燥,正体现了秋季进补应“平补”、“润补”,避免大温大热的原则,符合“收敛”而非“发散”的时令特点。

3. 饮“白露茶”:“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白露时节采摘的茶树,历经酷暑,既能生津止渴、滋润咽喉,缓解秋季带来的口鼻干燥,又能温脾和胃,顾护中焦。

起居养生
白露养生在于“避寒保暖、收敛阳气、调整作息、动静相宜”,以顺应“秋收肃杀”之气。此时起居应谨记“白露不露身”,因昼夜温差加大,人体阳气也逐渐向内收敛,为冬季储备能量,故需适时添衣,避免受凉。日常锻炼宜避开早晚低温时段,以减少心血管意外发生的风险,做到温养有道、动静相宜。
饮食调养
白露以后,气温走低,此时人体脾胃运化功能相对较弱,在日常生活中应温补脾胃,避免食用生冷之物,以免耗伤人体阳气,影响脾胃的运化和吸收。同时秋季主燥,燥邪伤人最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开窍于鼻,从而出现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口干舌燥;鼻干咽燥等症状。故日常生活中更应多食温补脾胃、养阴润燥的食物,以固护肺胃二脏。下面为大家提供一些节气膳食:
百合山药小米粥

原料:百合、山药、小米
功效:百合能养阴润肺;山药可益气养阴、补益脾胃、生津益肺;小米则有健脾和胃之效。三物结合,可共奏润肺养胃之效。
做法:鲜百合、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小米提前浸泡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小火慢煮1小时,再将鲜百合、山药一同倒入锅内煮15分钟。
通过前面的介绍,白露时节寒冷,我们需要加强脾胃的调理并固护自身的阳气。可以选取足阳明胃经的天枢穴、任脉的关元穴进行养生保健。

穴位定位: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效作用:天枢穴是调理肠胃功能的关键穴位,尤其擅长治疗因寒气侵袭或脾胃功能减弱引起的一系列消化系统问题。《甲乙经》:“冬月重感于寒则泄,当脐而痛,肠胃间游气切痛,食不化,不嗜食,身肿,侠脐急,天枢主之。”可见天枢穴既可温中祛寒,调理气机,改善寒邪引起的腹痛、腹胀、腹泻。又可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改善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导致的消化不良、食欲减退。
操作方法:拇指垂直下压至酸胀感,顺时针揉压100次/侧。

穴位定位: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功效作用:《扁鹊心书》:“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每逢夏秋过渡之时艾灸关元穴可使人们不畏惧严冬与酷暑,而白露时节恰好位于夏秋之交,早晚温差大,按揉关元穴可起到固护身体阳气,抵御寒冬的作用。
操作方法:拇指垂直下压至酸胀感,共点按5次,每次点按1分钟。
白露时节“寒气初生、燥气渐盛、阳气始敛”,遵从“驱寒以护脾胃、润燥以养肺津、敛阳以护阳气”的养生策略,顺应自然,正气内存,为秋冬积蓄能量。

图文|林峰北
编辑|崔雪蕊*
校对|商蔚然
初审|陈英英
审核|张 玮
部分源于网络,侵删
视频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简介

林峰北,医学硕士,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医师,擅长疑难杂症痉挛性斜颈的治疗及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病、肩周炎等骨关节软组织疾病的治疗。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国家中医优势专科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
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
国家区域(华北地区)推拿诊疗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疗模式规范化示范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王金贵教授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
天津市中医推拿研究所
天津中医一附院推拿科普基地
就诊地点: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4号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座2楼
关节软伤科、颈腰损伤科
骨伤推拿科(脏腑病证、小儿推拿)
南院-天津市西青区昌凌路88号
门诊1楼D区
骨伤推拿科门诊、小儿推拿特色门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