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之后,寒气渐盛,昼夜温差明显增大,腰椎病患者更容易因寒邪入侵导致气血不畅、经络阻滞,从而引发或加重疼痛与僵硬感。防护的关键在于 “避寒保暖、通络强筋”,需从生活细节入手,主动调理。
中医认为“寒主收引”,寒气侵袭人体会导致经脉拘急、气血运行不畅,腰部作为人体承重枢纽,最易受寒邪侵袭而出现僵硬疼痛。因此,日常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至关重要。

腰部重点保暖
随着早晚温差增大,外出应及时增添衣物,选择能覆盖腰部的上衣;睡眠时可在腰部加盖薄毯,防止夜间翻身时腰部受凉。
避免寒湿侵袭
出汗后及时擦干,不坐冷板凳,不睡凉席,避免受风。
居家防寒
洗澡时用热水冲淋腰部3-5分钟,睡前可用热盐袋热敷腰部。

经典药膳方:杜仲猪尾汤

【原料】猪尾1条,杜仲15g,核桃仁30g,大枣3枚,生姜5片,食盐适量调味。
【做法】猪尾剁成寸段,洗净之后用沸水烫过后捞出。杜仲、核桃洗净。三者共同放入锅中,加入生姜以及适量水,用大火烧开之后,改用小火炖煮2小时,放入盐调味即可。
【功效】中医认为猪尾入肾经,有补肾益精,强筋骨之功效;杜仲味甘性温,能补肝肾、强筋骨;核桃性平,归肾经,能补肾益精,润肠通便;配伍大枣甘平补脾和胃,益气生津,以及辛温的生姜,温中健脾。常饮此汤可补肾益精、强筋壮骨、健脾和胃,散寒逐痹。
【适应人群及禁忌症】本汤适应适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四肢畏寒、骨质疏松、腰肌劳损等筋骨问题的人群;而口干口苦、小便色黄等体内有热者禁用。
坚持核心肌群锻炼,核心肌群(腹部、腰部、骨盆周围肌肉)是腰椎的天然“护腰带”。推荐动作:单腿单手支撑、桥式练习、猫牛式等。务必保证动作标准,避免代偿。
单腿单手支撑

练习者单手单腿支撑,右手左腿同时抬平,一侧做完再换另一侧,交叉锻炼。 每侧停留3秒,慢起慢放。如此反复进行,10次/组,2~3组/天。
此动作有助于协调背部肌力。通过这个动作,可以使两侧的肌肉力量平衡。
桥式练习

通过仰卧位,双脚着地,双手放于身体两侧,然后用力抬起臀部,使身体呈一条直线。保持数秒后,缓慢放下臀部,重复多次。每次坚持10秒钟,每组10次,每日3组。
这个动作可以有效锻炼到竖脊肌以及臀部肌肉,提高腰部的稳定性与力量。练习时,可以一条带子束于双侧大腿上,这样可使臀部肌群的外展力更好的作用于腰部。
猫牛式

四肢着地,脊背成一条直线。呼气时,背部向上拱起,下巴贴向胸部,为猫式;吸气时,背部下沉,塌腰抬头看向天花板,为牛式。练习时,所选体式每次坚持10秒钟,每组10次,每日3组。
通过脊柱的交替屈曲和伸展,有效缓解腰背紧张并增强脊柱灵活性。
掌擦肾俞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两指宽)。简单取穴法:正坐或俯卧,腰部与肚脐眼水平线的脊柱棘突下,旁开两指宽处。
【操作】双手搓热后快速上下摩擦腰部肾俞穴,至局部发热为度。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5分钟。
【作用】肾中藏有元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秋分后寒气来袭,容易侵袭腰部。刺激肾俞穴(尤其是艾灸、摩擦)可以温煦肾阳,像在腰部升起一个“小太阳”,有效驱散寒邪与湿气,缓解因受凉引起的腰部冷痛、僵硬。
点按委中

【定位】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简单取穴法:膝盖弯曲,在膝盖正后方的褶皱(腘横纹)的中点处。
【操作】用拇指点按膝盖后侧的委中穴。每日2-3次,每次每侧穴位点按1-2分钟,以感到酸胀为宜。
【作用】委中穴是治疗腰背疾患的“要穴”。刺激委中穴可以疏通整条膀胱经的气血,对于气血瘀滞、经络不通导致的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剧烈疼痛、腰背强痛等有极佳的缓解效果。
特别提醒
以上建议是通用原则,具体防护措施需根据个人病情严重程度、类型(如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肌劳损等)、身体状况进行调整。如果出现剧烈疼痛、活动严重受限、下肢麻木乏力加重甚至大小便异常,应立即就医,避免盲目锻炼。
腰椎病的秋季防护重在“保暖避寒、食疗养生、核心锻炼”。 将这些细节融入日常生活,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腰椎,安稳舒适地度过金秋。一旦出现不适加重,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是关键!
图文I苏志超
编辑I商蔚然
校对I吴秋君
初审I陈英英
终审I张 玮
部分源于网络,侵删
视频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简介

苏志超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苏志超,医学硕士,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肌张力障碍病房主治医师,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手法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委员。
从医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在运用津沽脏腑推拿治疗疑难杂症如痉挛性斜颈,以及功能性内科疾病如顽固性失眠、头痛、更年期综合征等方面颇有心得,并擅长应用津沽伤科推拿、针灸、小针刀、方药等综合疗法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颈性眩晕、膝骨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疾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项,主持教委课题1项、院级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国家中医优势专科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
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
国家区域(华北地区)推拿诊疗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疗模式规范化示范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王金贵教授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
天津市中医推拿研究所
天津中医一附院推拿科普基地
就诊地点: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4号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座2楼
关节软伤科、颈腰损伤科
骨伤推拿科(脏腑病证、小儿推拿)
南院-天津市西青区昌凌路88号
门诊1楼D区
骨伤推拿科门诊、小儿推拿特色门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