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文章

【科普帖】当“腰背痛”遇上“肌”情,警惕腰背肌筋膜炎


腰背痛这个不速之客可能会悄悄潜入人们的生活,

早上起床痛,

晚上睡觉痛,

天冷了痛,

坐久了痛,

站久了还是痛,

到底是咋回事?

这可能是腰背肌筋膜炎找上了你。

什么是腰背肌筋膜炎?

腰背肌筋膜炎又称“腰背肌损伤”、“腰背部纤维炎”、“腰背筋膜疼痛症候群”,是一种常见的腰背部肌肉纤维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肌肉痉挛、皮肤麻木等。疼痛通常表现为弥漫性钝痛,尤其以两侧腰背肌髂嵴方最为明显,特点是晨起痛,日间轻,傍晚重。这些症状虽看似轻微,但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隐形的刺客

慢性劳损是腰背肌筋膜炎最常见的病因,因此,很多时候腰背肌筋膜炎更像一个“隐形刺客”,在无声无息中悄悄潜入我们的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长时间保持单一姿势,比如久坐电脑前办公,长期不良姿势弯腰驼背,而当肌肉力量不足或关节稳定性较差时,这些不良姿态会更容易引起软组织积累性劳损、肌肉筋膜长期处于一种痉挛状态,造成肌肉筋膜变性,从而引起腰背部疼痛。

此外,久居湿地、贪凉、受寒或劳累后身汗出衣着湿冷,也可能成为腰背肌筋膜炎的“帮凶”。因为风寒湿邪侵袭,留滞肌肉筋膜,可引起肌筋拘挛,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发病。

那么腰背肌筋膜炎和其他的

腰痛有什么区别呢?

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椎间盘相关的腰痛相比,它的疼痛范围更加局限,多为腰部的广泛疼痛,但不会出现下肢症状。而且本病的压痛点相对散在,不会固定在脊柱两边,同时,当按压到痛点,疼痛多会以压痛为中心向四周腰部放射。而与肾脏疾病和骨折导致的腰痛对比,本病很少出现腰部的叩击痛。虽然症状比较好分辨,但小编仍建议出现症状后及时到医院就诊!

那怎样才能避免腰背肌筋膜炎?

预防胜于治疗,行动起来

适度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腰背肌的力量和稳定性,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腰背筋膜炎。

①猫式弓背

四点跪位,放松腰部,呼气弓背卷尾骨,收腹部,眼睛看向肚脐方向,吸气抬盆腔沉腰,抬胸腔抬头,延展脊柱,重复5-10次,每次3-5组。可用于锻炼背阔肌、腰方肌、多裂肌、斜方肌等。

20251026_051004_244.png

20251026_051018_832.png

②臀桥

仰卧,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全脚掌落地支撑,头部微收,下巴收紧,呼气臀大肌内收夹紧,骨盆后倾,逐步将腰椎抬起,进而将整个肩胛抬离地面,只剩下肩在支撑。顶峰位置保持膝、髋、肩三点一线,臀部用力夹紧,吸气时下落。重复5-10次,每次3-5组。可用于锻炼臀大肌、大腿后侧肌群、背阔肌、腰方肌等。

20251026_051023_835.png

20251026_051034_184.png

③小燕飞

俯卧位,脸部朝下,双臂以肩关节为支撑点,呼气轻轻抬起,手臂向上的同时轻轻抬头,双肩向后向上收起(肩胛骨收缩)。与此同时,双脚轻轻抬起,腰底部肌肉收缩,尽量让肋骨和腹部支撑身体,持续3-5秒,然后吸气放松肌肉,四肢和头部回归原位休息3-5秒。重复3-5次,每次3-5组。可用于锻炼腰方肌、多裂肌、斜方肌、背阔肌等。

20251026_051043_986.png

④婴儿式

双膝跪于床面,双膝分开,双脚并拢,手肘放在地上,肩膀下沉,双手向前舒展,额头轻触地面,腹部靠近大腿,臀部尽量坐在脚跟上,舒缓的呼吸,保持脊背延展,拉伸腰背部的肌肉,保持30秒左右为1次,3次为佳。可用于锻炼腰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大腿后侧肌群和小腿肌肉等。

20251026_051056_133.png

日常调护

不只“躺平”和“坐直”那么简单!

1.定时起身:工作再忙,也要记得每隔一小时站起来走走,让腰背肌肉放松一下。

2.正确坐姿:坐的时候,背部要挺直,双脚平放在地面,这样可以减少腰背的压力。

3.注意保暖,别让腰背受凉,尤其是现在这个季节,一不小心就可能“中招”。

4.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这样可以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

5.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修复损伤。

图文丨柯智淳 

编辑丨童梓航*

校对丨商蔚然 

初审丨陈英英 

终审丨张   玮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

20251026_051021_932.png

柯智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推拿科住院医师

针灸推拿学硕士,参与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医内外治法相结合依时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肩周炎等骨关节疾病;运用津沽脏腑推拿治疗消化系统、妇科、内分泌系统等内科疾病。发表多篇核心论文。

屏幕截图 2024-04-23 141044.png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国家中医优势专科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
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
国家区域(华北地区)推拿诊疗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疗模式规范化示范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王金贵教授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
天津市中医推拿研究所
天津中医一附院推拿科普基地
就诊地点: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4号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座2楼
关节软伤科、颈腰损伤科
骨伤推拿科(脏腑病证、小儿推拿)
南院-天津市西青区昌凌路88号
门诊1楼D区
骨伤推拿科门诊、小儿推拿特色门诊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4号
    • 电话:022-27432580
    • 传真:022-27432580
    • 邮编:300193

在线预约网上咨询直接就诊交通地址

版权所有: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外治综合诊疗中心       技术支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