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文章

中病即止OR终病即止?治疗的尾声还需食物来接管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还是少吃为妙,当然也不乏“病已无大碍,还需巩固治疗”的观点。对于药物治疗,究竟应“点到为止”还是“自始至终”?如何才能治疗有效而又不损伤身体呢?下面继续有请名中医王金贵教授,为大家科普面对疾病应如何正确治疗与调养。

 


        中药因具有性味所偏的药性作用,又泛称为“毒药”,“毒”并非指药物的毒性,而是指药物的偏性,是药物药性的强弱。

        中病即止

        中药治疗疾病就是运用药物之性味(寒热温凉、四气五味)与所患病证的关系,进行阴阳失衡的纠偏,需“中病即止”,如果过度服用就会伤及正气,这与现在“需巩固治疗”的观点截然不同。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黄帝内经》

 

        这是中医饮食疗法的最早理论,意思是说采用药性峻猛的药物,治疗疾病的十分之六就可以停止了;中等药性的药物治病,去除十分之七就需要停药,药性平和的药物也只能治疗疾病的90%就应停止用药,剩余的“末梢”疾病需要靠平时的谷肉果蔬调养,以使身体逐步康复。不能过度服用药物,否则还会损伤人体的正气。

        药食结合

 

 

        正所谓“药食同源”,食物与药物一样,具有四气五味、寒热温凉的性味,同时食物又有不伤正气的优势,因此治疗“尾声”应使用食物来继续调养,利用食物的偏性解决药物所没有解决的问题。“毒药”以治病,食物以养病, 所以说饮食调养也是治疗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以五谷为主,配合果、肉、菜为辅助,合理应用食物偏性,补益正气,早日恢复健康。

        气味和合

        无论药物还是食物都具有偏性,食物调养也需合理搭配,使病证与食物的性味相宜:“寒性病证食热性食物、热性病证食寒性食物”;“热病食苦味食物,汗出、泄泻等散性病食酸味,表寒病食辛味食物,虚证食甘味食物,便秘、瘰疬等热结病食咸味食物”,清除余邪的同时,培补正气。

 

 

        举个例子:大部分食物都是甘味,具有滋补的作用,因而多用食物来病后调养,如常以粳米、糯米、红枣等用于改善病后体虚、脾胃虚弱。若风热感冒,服药后发热之表热证已解,但嗓子仍有疼痛,这是仍有内热存在,应该吃些黄瓜、苦瓜以继续清除内热;如果忽略了食物性味与病证是否相和,反而吃了羊肉等温热性的食物,热上加热,很容易导致疾病复发或加重。

       正所谓”三分治七分养“,食物对于疾病调养十分关键,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疾病就会全部解除,用的不好则会使疾病复发,而这些常在日常生活中被我们所忽略。
 

 

在线预约网上咨询直接就诊交通地址

版权所有: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外治综合诊疗中心       技术支持

关注我们: